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司马耕子牛宋人赠向伯今进封楚丘侯赞1009年5月1日 北宋 · 杨亿
四言诗 押震韵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山左金石志》卷一五、《阙里志》卷一七、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一、乾隆《曲阜县志》卷二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仁远乎哉,其言也讱。
虚德实归,耽思旁讯。
违难迷邦,奚虞悔吝?
疏爵丁辰,宠名以峻。
罢河中节度并耀德军敕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八
国中有事。
海内不康。
歼厥渠魁。
人自为战。
其死亡者。
可胜纪乎。
非其父兄。
即其子弟。
责实繇朕。
祸非自天。
念兹恟恟。
痛入骨髓。
明神散乱。
元恶就诛。
四胡既平。
罔不相贺。
遂欲衣裳为会。
天下偃兵。
备七德之武。
同五星之色。
成朕之志。
实惟良臣。
关内河东副元帅方河东节度使侍中中书令汾阳郡王子仪
迈德济时。
尽忠忧国。
切勤王之义。
急偃伯之期。
思拯生人。
免其汤火。
善陈利害。
屡进封章。
以艰阻厎宁。
务于清静。
地非要害。
不可犹开幕府
事无防遏。
不可更置辕门。
请停河中节度并耀德军。
宜依。
罢兹凶器。
姑欲息人。
离散可要。
疮痍可复。
率是道也。
仁远乎哉。
朕心所嘉。
期于至理。
宜示中外。
明政体焉。
监察御史李君夫人兰陵萧氏墓志铭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一
夫人讳某。字某
南兰陵人梁世宗明皇帝南海王珣。
南海三叶至有唐太子太师某。太师中书侍郎某。
以文武之勤。左右帝室。
世祚徐国。謺耀台阶。
盖夫人之大伯父也。父中书之弟驸马都尉太仆卿讳衡
践修旧德。尚某邑公主
实生夫人。元宗其外大父也。
宣皇其舅也。天汉派流。
地灵腾茂。蕴为和气。
钟我淑德。既笄。
归乎公族李氏曰錪。錪官至监察御史
以茂行闻于时。上奉继亲。
旁罗偫族。夫人内贞明而外柔顺。
至于色养。义充于辅佐。
仁见于周睦。至乃冠婚宾祭之式。
组紃黼黻之事。莫不能仪刑邦教。
律度姻戚。洎御史捐馆。
夫人罢执笲之事。训道三女。
以礼自居。二十年閒。
母仪愈光。内则愈彰。
知我者方纪美行。贻诸彤史
天不与善。享年四十八而终。
时建中元年九月三日也。初夫人无子。
昼哭之后。归于其宗。
仲弟御史中丞复。孝爱之德。
闻于天下。出守三州。
皆从而居焉。是岁中丞潭州左冯翊
会夫人幼女从夫有江华之贬。亦将欲沿三湘
展母子之欢。途次于晋陵
遘疾而殁。俄兵兴。
不克反葬。冯翊次子某。
来岁某月日。奉其姑之丧。
权窆于某乡原。呜呼。
仁宜有寿。善宜有后。
以夫人之贤。且先代之允。
与王室之出。而其事并戾。
岂命也欤。予忝游冯翊之门也久。
见命为志。其铭曰。
昔在帝祖。承天命纪。
维皇归妹。光耀载起。
太师之孙。鲁元之子。
诞受休气。实为女士
共伯既没。敬姜道存。
训成内则。耀动高门。
积德所因。其礼宜蕃。
硕人无子。天道宁论。
将涉三湘。奄归九原
生惟共尽。有恨何言。
皇储资圣颂1018年 北宋 · 范仲淹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七 创作地点:安徽省亳州市
臣闻圣人之作《易》也,以言乎《离》,则大人有继明之体;
以言乎《震》,则元子有主器之威。
何则?
体以继明,而万邦久照;
威以主器,而七庙大宁
其况登监抚之期,资圣神之政者哉!
国家兴皇统,绍仙源
宝叶茂昌,灵根善固,皇祖之功也;
神武不杀,天开八际,皇宗之德也。
文明以健,景临万有。
圣上妙体乾元,光御人极,应上真之道,抚大宝之运,华亲肃睦,美俗昭明。
尚周文之文,而百官懋德;
汉武之武,而四夷怀恩。
于是览神洛以朝先,因心之至也;
启帝符以升中,动天之著也。
如报厚德于汾壤,款大道于亳宫。
表开圣之都,揭降清之馆。
鸿名盛则,皇哉休哉!
旷代不举者,吾皇富有焉。
然犹清净戒豫,恭默思高,观妙自然,播芳无外
璿枢丽正,物有戴天之安;
金鉴凝明,人咸抱日之景。
若夫道德之奥,仁义之醇,礼乐之和,刑政之清,无得名矣,又尽善矣。
功成功矣,事无事矣,圣子神孙,其法象之矣。
居一日,羡三公,登东涂,皇帝若曰:「眷惟元子,万邦重器。
道心之微必究,王业之难必知。
性习惟其初,左右惟其贤。
尔召,往师傅焉;
讲善体政,欲有观焉」。
三公相与而进曰:「惟皇之嗣,惟天之授,生而神灵,幼而岐嶷。
而复累藩邸,践储副,奉见清庙,载禧圆丘,固当辅圣克家,佐天理物也矣」。
皇太子乃夕惕钦命,未明而兴。
俨观东朝,齐立西面。
与夫股肱优老,羽翼令人,讲帝皇之风,参天人之理,遐烛安危之辙,眇穷得失之源。
曷尝不力仁而民怀,作德而祥降。
于是消息乎九范,经营乎五典。
与治与乱,警策而弗迷;
惟时惟几,佩服而深谕。
此道心之微也,盖究详于妙虑。
其于中外之务,光大之政,则贤必尚爵,功必厚禄。
谋一令,思以敷天下之祐;
议一赏,思以天下之善。
举一刑,则必怅然有不忍之心,暴何端而兴矣?
接一士,则必慷然有好直之心,佞何阶而进矣?
天下欲以富利而弗夺也,欲以寿养而弗伤也,欲以固信而弗欺也,欲以安静而弗扰也。
期于无盗,责之于衣食;
期于无刑,求之于礼义。
礼义既充,熟而成风,然后天下熙熙而遂,乐也无穷。
然则上世圣贤,未尝不勉而后至,慎而后宁。
故《书》曰「勖哉」,庶其至矣;
《诗》云戒之慎之,保其宁矣。
此王业之难也,岂徒知之,固以辅而去之矣。
若性习右之,可得而言,聪哲自天,诚明见志。
其始也,后稷玩于播殖,仲尼戏于俎豆。
爰发五胜之辨,实宣三正之方。
今乃琴诵成文,典书在御。
入则有保,出则有师,太傅居前,少傅居后。
而能干蛊天家,代工王室,美四方之事,资万机之圣。
识者曰:正斯嗣也,明斯德也,由斯道也,天意人事章章乎,岂符谶而后著也!
圣源深长,天道辅相欤!
非天私我有宋,惟天祐于一德。
陶唐氏之与舜也,历试诸难三十载,而尧德益明,天下益治。
今斯时也,然奚若吾君之嗣之美矣!
君子有言曰,巍巍乎皇之有成功也哉!
郁郁乎嗣之有成德也哉!
乐圣者系之颂云:
粤自黄灵,爰及炎宋。
巍巍天造,绵绵帝统。
神武之祖,文明之宗。
元基不拔,盛业来重。
我后御极,吾民敏德。
盛节交举,庶汇咸殖。
万邦作孚,百神受职。
允也时雍,何哉帝力。
王假有家,乃建承华。
三善靡忒,二对何嘉。
日光月轮,山辉海润。
相见乎《离》,盖取诸《震》。
帝均其勤,抚国监军
天受英晤,日彰温文。
乃左乃右,惟仁惟旧。
稼穑斯忧,艰难斯究。
授人惟才,进人惟德。
刑也以薄,恩也以
屈者其伸,劳者其逸。
言思逆耳,道务前膝。
玉振金相,英声茂实。
绵若寿域,熙如春台。
守之而已,仁远乎哉!
天业昌兮,天家光兮。
圣有嗣兮,明无疆兮。
皇心之宁兮,黔首之康兮。
祖宗之灵兮,子孙之长兮。
金石在庙兮,颂声洋洋兮(《范文正公集》卷六。又见《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一。)
:宋本作「斋」。
明经策问八道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三
问。
鲁史之文。
师用明于王道。
汉武之代。
左氏不列于学官
诚义例之可观。
终巫艳而多失。
凤凰启兆。
陈氏不得不昌。
鸲鹆成谣。
季氏不得不叛。
既未然以前定。
于立教而谓何。
同耻释经。
岂其如是。
夏五之阙。
虽系月而何嫌。
艮八之占。
于兼山为何象。
因生因谥。
未详命氏之殊。
德命类命。
请数制名之义。
生既充赋。
无辞说经。
问。
冠婚成人。
著代之义。
一献之飨。
舅姑先降以奠酬。
三加弥尊。
母兄皆拜而为礼。
责妇顺而则可。
子道而谓何。
一与之齐。
终身不改。
而狄仪有问服。
二姓之合为重。
而孔门多出妻。
蹈白刃或易于中庸。
引重鼎奚列于儒行。
裼裘袭裘之制。
继别继祢之差。
生既讲闻。
伫观详辨。
问。
周制六官
以倡九牧。
分事任之广。
计名物之多。
下士吏胥。
类颇繁于冗食。
上农播殖。
力或屈于财征。
简则易从。
寡能理众。
疑宋母之失实。
周公之信然。
今欲举司徒之三物。
教宾兴之六艺。
又虑乐舞未通于韶濩。
徒玩干旄。
乡射有昧于和容。
务持弓矢。
适废术学。
岂资贤能。
至若六变八变。
致神祗之格。
天产地产。
有礼乐之防。
贰春官
企闻详说。
问。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又曰。
乐天知命故不忧。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又曰。
吉人之辞寡。
寂然不动。
则感而遂通。
见几而作。
乃不俟终日。
岂各有所趣。
幸备言其方。
至若巽之于人。
为广颡白眼。
坎之于马。
为美脊薄蹄。
曲成以弥纶。
何取象之细。
伫闻体要。
然后忘言。
问。
尧之文思也。
羲和四岳。
敬授人时。
其道巍巍矣。
舜之登庸也。
则流放窜殛。
考绩黜陟。
熙帝载而亮天工者二十有二人。
其理昭昭矣。
至禹则别九州。
导九河。
分五服。
建五长。
辛壬癸甲。
荒度土功。
其勤云云矣。
夫以陶唐虞夏。
皆圣人也。
而劳逸斯殊。
岂时不得不然。
复道有所不及。
何事功元德烦简相去之远耶。
愿闻其说。
问。
三纲之道。
有君臣焉。
有父子焉。
周南召南。
以风化于天下。
关雎鹊巢。
乃首于夫妇。
举后妃曷若先天子。
美夫人曷若称诸侯。
岂自迩而及遐。
将举细而明大。
太师所采。
孔圣所删。
以时则齐襄先于卫顷。
以地则魏土褊于晋境。
未详差次。
何所后先。
一言虽蔽于无邪。
六艺乃先于谲谏。
既歌乃必类。
何失之于愚。
理或出于郑笺。
言无惮于匡说。
问。
褒贬之书。
宣父约于史氏。
清婉之传。
卜商授于门人。
经有体元。
且无训说。
日称夜食。
颇近迂异。
徵秃眇之修聘。
聚綦辄之方言。
大夫奚俟于偕行。
卫公子岂名其夭疾。
隐居摄以崇让。
郑讨叛以灭亲。
未曰申邪。
宁为积虑。
邹氏夹氏。
学既不传。
尸子沈子。
复为何者。
鄙夫未达。
有伫嘉言。
问。
子曰。
君子无终日之间违仁。
又曰。
仁远乎哉。
则子文之忠。
文子之清。
由也之果。
求也之艺。
皆曰不知其仁。
岂尽非君子耶。
胡为乎登夫子之门。
而称齐楚之贤大夫也。
其愚如愚。
宁武与颜生孰愈。
三思三省。
季文曾子孰优。
虞仲隐居以放言。
下惠辱身以降志。
颇殊取舍。
皆曰逸贤
探索精微。
当有师说。
天宁万寿宫大观元年十一月 北宋 · 何执中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六八、光绪《龙泉县志》卷一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三四、光绪《处州府志》卷二八
崇宁四年秋九月,诏即处州龙泉县奉灵宫之旧址斥而新之,改赐额曰天宁万寿宫,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地,且以旌妙应先生能施德济民之效也。
大观改元冬十一月,有司以宫成闻,有旨俾臣执中为之记。
臣谨按处州介闽、浙之间,襟带溪山,地灵境秀,云泉林麓,幽奇耸特,曰洞天则仙都、元鹤,曰福地则南田,盖轩后辙迹之地,叶法善得道之所也。
而其南又有武夷、勒溪,其北金华、烂柯,其西龙虎,其东括苍赤城、华盖、石磕,封陲相望,不逾数舍之远者不可殚载。
举天下洞天福地亡虑百数,而此州资以为胜者殆十之二。
仙风道骨,环集辐辏,郁然殊冠乎一方,真卧云啸月之处也。
然道家清淡枯槁,非时君世主显设崇饰,则风未易以振。
在昔至治之世,问广成于崆峒,见四子于姑射,莫不屈己忘势,以求旦暮之遇。
汉、唐而下,此道尽废,其君不能独见,乃始区区以神仙怪诞为事。
三山可至,河决可塞,不趋海上而求安期,则立白茅而封五利矣。
使得其少潜冯夷之大川,凌列缺之倒景,无益于治,顾何足□耶。
后世之好黄老,大抵訾毁儒术,判为一途,由不揣其本而惑方士之说□□。
陛下聪明睿智,执古之道,御今之世,其所以极深研几,与神为谋,与道为一,非臣蹇浅所能窥测。
而建太平之业,垂无疆之休,际天蟠地,夷考老氏之书,盖有不约而合者焉。
是以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至于朝廷尊荣,风俗纯美,礼制乐作,兵戢刑措,府藏充□,年谷比登,四时得节,日星顺轨,九鼎奠安,八宝锡祚,声教所暨,薄海内外,手挠□□,□不俱至。
此骏功伟缔,前代所睥睨而不敢图者,若屈信臂,曾不留难,盖又所谓功成事遂。
百姓皆谓:「我,自然者也,然则以道之真治身,以绪馀土苴帝王之运,故不劳而收其功。
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此」?
然犹恻然念天下后世之淫其性、迁其德,凡可以成教易俗、摇荡其心而于独志者,无不致其仁也。
老氏之教,委靡湮坠积有年矣,明诏屡下,丁宁饬戒,极所以严奉尊信之意。
而徒有以行实闻者,招徕延纳,惟恐不至,固将使斯民共进此道而同跻寿域,德至渥也。
能生长龙泉,栖迹奉灵,自言常遭异人,得布气术,杂用符水,治病辄愈。
祈禳请祷,其应如响。
帝闻而嘉之,给驿召见,考验不诬,礼赐殊缛。
能于财无所取,行其术益不懈。
帝亮其诚,赐号妙应先生,而以其居为天宁万寿宫
大其基构,门闼殿寝,穷极宏丽,斋庖宾馆,修廊奥室,钟有楼,经有阁,无不完备。
又从其请,即宫之吉地建皇帝本命。
近侍由中以总其事,选干严不扰之吏临督,秋毫无所取于民,役不旬月,民不知病,而灵坛秘宇,赫然一新。
凡为屋以楹计者三百六十有九,赐道藏经四千五百五十一卷,凡神像器用以实之。
给田十顷,岁度道士二人。
帝亲洒翰墨,为题宫二牌,及能平时所赐御书画、法服、宝剑归而藏之,固足以歆艳其徒、张大其教,增山川之气,为无穷之传矣;
抑使远方陬邑岁时瞻拜、仰而思之者得所谓善人之所保,而又诵《南山》不骞之诗,以尽归美报上之忠焉,非直为华焕也。
臣谨序次其事,谨拜手稽首而系之以铭曰:
明明我后,代天理物。
帝王之运、高真之质。
以阅众甫,以御群有。
游心淡泊,跻民仁寿。
窅妙精微,其道甚夷。
郁而不宣,谁其适归?
圣知其解,一遇千载。
尊信阐明,以作荒怠。
有来能,布气集神。
峨冠入对,容止真醇。
道之所存,帝用嘉异。
起废蠲痾,洁诚去伪。
乃图厥居,鼎新革故。
矢棘翚飞,龙蟠凤翥。
奎文画,金榜瑶坛。
云軿绛节,羽卫真官。
五千秘文,九转仙诀。
仁远乎哉,丹台金阙。
好生之德,众妙之元
对扬王休,天子万年!
奉送从叔赴任鄱阳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二
叔父端懿诚厚
退然自牧。
博洽前载。
不以沽名待价为心。
德舆羁丱时。
伏见从叔义兴户部君送别二序。
前秦安邱敬公至周千金恭公而下。
德善功烈。
辨其昭穆。
叔父承千金广川清水三叶绍封之庆。
其素履淑行。
二叔父实详言之。
尔来三十馀岁矣。
服义日茂。
用晦如初。
以仁爱任恤。
复趋选部
铜章列城。
得之不勤。
季路宓不齐蒲与单父
为孔门上第。
宏之在人。
仁远乎哉。
番君故地。
理通下邑
其壤沃。
其境清。
惠和廉。
可以游刃。
异日九江之西。
上百里课第于有司者。
其在叔父乎。
佐酒沾醉。
歌诗为礼。
有命曰。
尔宜序。
谨序。
奉送韦十二长官赴任王屋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一
丈人承炎汉扶阳重侯之后。代为多才。
郧襄德勋。戴翼周运。
其族滋大。犹景山邓林。
峻极扶疏。昌阜蕃祉。
其理然也。以仁义之根柢。
文学之英华。居夷处厚。
恬然自是。凡五筮仕。
三以选部抡材升。详廷尉荐。
其进不苟。始调为黄绶尉。
其后再历郡都吏县大夫。皆有理效著于官下。
出入三十年閒。清议以法冠郡节处之。
而竟未至。向者枉尺由径。
与角逐者均其六辔。则累累若若之佩。
不足取也。而消息木雁。
精辩龟颐。乃命复腰铜章。
实长王屋。且以天坛日观
境非人閒。洒襟灵而清视听。
挥庆霄以挹沆瀣。然后用恺悌清静之道。
惠于一同。有吏有隐。
真君子之心也。昔卓子康鲁仲康之伦。
为密与中牟。至司徒太傅
皆教化之所自也。仁远乎哉。
猥以庸薄。累叨荣级。
宴軷佐酒。闻话言。
徵孩提而见爱。语中外以多感。
拜手授。情如之何。
朝贤士友。类诗以贶。
懿兹践履之可书。且俟其光大也。
两制三馆牡丹歌诗状1026年4月 北宋 · 晏殊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七、元献遗文、《皇朝文鉴》卷六三、《文翰类选大成》卷一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准传宣劄子,奉圣旨令两制三馆赋后苑诸殿亭牡丹歌诗者。
化合天人,祥开卉木。
协风灵雨,散为膏壤之滋;
共蒂并柯,布在密青之圃。
画品难形于卓异,瑞图不尽于芳妍。
乃诏儒臣,各摛华藻。
匪太平之特盛,岂荣遇之及兹?
昔者虞舜膺期,有皋陶之赓载;
周宣继业,闻吉甫之诵章。
盖默助于谟猷,不专工于辞翰。
迨于汉室,尤好艺文。
别馆离宫,多命从臣之制作;
倡优郑卫,已无前古之箴规。
中叶以还,其风未泯。
永平《神雀》之颂,孝明称美者五人;
贞元《重九》之篇,德宗考第于三等。
并垂编简,式著熙隆。
洪惟圣运之会昌,可继重华之辉耀。
然于众制,未复前修。
思讽谕者,隐其诚而靡
局声律者,艳其言而罕实。
不足以上裨睿览,下达民情,效明良喜起之音,续雅颂清徽之范。
姑用登高而能赋,庶几博弈之犹贤。
虽叶旁求,岂任多愧。
臣首当庸滥,实玷恩华。
兴寤以思,腼惶无极。
两制侍讲学士龙图阁待制,自章得象已下十三人,三馆秘阁康孝基已下二十七人,歌诗共一百四十首,谨随状进以闻。
自明诚论 中唐 · 欧阳詹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八
自性达物曰诚。
自学达诚曰明。
上圣述诚以启明。
其次考明以得诚。
苟非将圣。
未有不由明而致诚者。
文武周孔。
自性而诚者也。
无其性。
不可得而及矣。
颜子游夏。
得诚自明者也。
有其明。
可得而至焉。
从古而还。
自明而诚者众矣。
尹喜自明诚而长生。
公孙宏自明诚而为卿。
张子房自明诚而辅刘。
公孙鞅自明诚而佐嬴。
明之于诚。
犹玉待琢。
器用于是乎成。
故曰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
器者。
隐于不琢而见于琢者也。
诚者。
隐于不明而见乎明者也。
无有琢玉而不成器。
用明而不至诚焉。
呜呼。
既明且诚。
施之身。
可以正百行而通神明。
处之家。
可以事父母而亲弟兄。
游于乡。
可以睦闾里而宁讼争。
行于国。
可以辑偫臣而子黎氓。
立于朝。
可以上下序。
据于天下。
可以教化平
明之于诚。
所恨不诚也。
苟诚也。
蹈水火其罔害。
弥天地而必答。
岂止君臣乡党之间乎。
父子兄弟之际乎。
大哉明诚也。
凡百君子有明也。
何不急夫诚。
先师有言曰。
生而知之者上也。
所谓自性而诚者也。
又曰。
学而知之者次也。
所谓自明而诚者也。
仁远乎哉。
我欲仁。
斯仁至矣。
夫然。
则自明而诚可致也。
苟致之者。
与自性而诚。
异派而同流矣。
知之者知之。
委之者知之。
对被替请选判(甲授官累日被奏替请非时选废置不许云准敕旨冬已过旬限丁诉云今正在冬当替只在下牒之日且辨论官材不合拘以限约废置又执贤能以岁时入其书岂可无限) 唐 · 牛耸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用行舍藏宣尼所诫。
难进易退。老氏格言。
伊丁效官。先甲入用。
曾未浃辰。见代而解乎印绶。
已在后时。参选而趋乎衡镜。
虽牵丝失位。情有可矜。
而如纶与能。材或无取。
诚宜委命而去。何至滕口与争。
但使如圭如璋。不僭不滥。
弓旌自辟。仁远乎哉。
今则天鉴孔明。星郎守法。
进退不遇。斯害也已。
吏曹引乎周礼。前言是徵。
丁意昧于随时。厚颜何格。
告令知分。用止躁求。
进读唐书终帙 北宋 · 宋庠
五言排律 押真韵
隋室重氛极,唐家景命新。
地归裂残壤,天洗战馀尘(自注:自隋炀帝末,天下兵兴,割裂土壤,至贞观后始一统矣。)
遂纳诸戎贡,争陪二月(自注:高宗明皇帝举行封禅。)
瀛洲登俊老(自注:天册府延十八学士,时人谓之登瀛洲。),烟阁尽名臣(自注:功臣并画像凌烟阁。)
轻重非关鼎,兴亡要在人(自注:明皇帝天宝以后骄纵失道,遂致安史之乱。肃、代复兴,至僖、昭陵夷不振,然其治乱皆本于人。)
旧都纷秀麦,前事遍书筠(自注:朱梁移都于汴,长安皆丘墟矣。)
哲后疑图暇,西厢访古频(自注:顷年多御迩英阁中。)
终篇见成败,摘句屡咨询。
青史嘉遗直,元龟遗(自注:去声。)圣辰。
愿将稽古意,万一助尧仁。
修阳山庙碑 中唐 · 董侹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武陵封壤所至。
湘岳辰澧皆附庸之部。
楚辞载涔阳罗江
即其證也。
今俗豪家多嗜书知敬。
黔中遗风不绝者欤。
东汉光武二十五年
驸马都尉梁君五溪名郡。
廨置汉寿城
荆州刺史所治地。
阳山神祠。
直上千仞。
横袤三峰。
红崖青壁。
赩若彩缋。
日月回薄。
仙驭往来。
沉沉洞官。
孰详突奥。
昔王郎新志谓云梦之神。
夏首献鱼。
讫于秋分鱼潮之初。
偫汇各异。
网罭虽设。
无能获者。
至今洞庭馀艎。
若遭迅风。
靡不卬首求请。
多获利济。
顶上有池。
下漻山麓。
即书沱潜之源。
验在兹矣。
故此邦之人。
是依是凭。
用介景福。
余尝以楚山为天下绝。
阳山者。
又此无伦。
亭亭孤标。
迥出天外。
彰善瘅恶。
犹影响焉。
永贞元年
沅水泛溢。
坏及庐舍。
几盈千室。
生人禽畜。
随流逝止。
明年云汉为厉。
稼穑之土。
敛为负租。
三年旱弥深。
郡牧遍走无诉。
俗不可以终否。
故良牧宇文公得以肆力焉。
公名宿。
字元明
始至之日。
巷鲜居人。
有兽奔禽骇之势。
公感愤激衷。
誓拯焚溺。
请于廉使
条白上闻。
使臣锡以廪粟。
公申布圣泽。
遍问里闾。
逮斑白稚齿。
延颈仰给。
皆联联鼓舞。
喜得生活。
公乃询于众曰。
山泽之神。
利及物者安在。
合祷祈之。
矧岩岩阳山
此地之望。
某虽寡德。
敢不先谒焉。
乃沐浴致斋。
敛咎荐诚。
再拜而后祝曰。
惟人神之本。
今人若坠冰谷。
时欤事欤。
曷不可欤。
今彫丧殆尽。
而神不恤。
使清淩全州
鞠为茂草。
岂独予之辜。
抑神之耻。
宿谬当朝廷分忧之寄。
尝惧丹恳不达。
以速官谤。
惟神降鉴。
明听予言。
余或不虔不恪。
余将励精励志。
勤以劝人。
敢徼肸蚃之福。
音动左右。
礼无愧词。
自时厥后。
一晴一雨。
皆符郡人小大之望。
财若天雨。
流庸半还。
食菽饮水。
室家相保。
穜稑所产。
集为有年。
乃聚族谟曰。
良牧之仁。
通于神明。
无有穷已。
噫。
诗不云乎。
恺悌君子。
人之父母。
仁远乎哉。
且又神祇昭答如此。
而不思有以报乎。
乃相与缮修祠屋。
整顿睟容。
想像如在。
共旌阴骘之感。
庶展麾县之敬。
愿公寿考。
禔福穰穰。
渤海颍川
异时为并驾齐驱云。
早兴824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方氏族谱序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九六、《铁庵集》卷三四
方氏之先出于神农,始得姓者曰雷,神农八代孙冈帝之子也。
黄帝蚩尤,以功封方山,食其邑,因氏焉。
子孙以世相传。
明与风力并驱,回从雷泽之游,赞乂洪水。
在夏曰相,勒绩中兴。
佐周者叔夐,见于秦;
赏与望与阳见于汉。
世居河南,有曰纮者遭新莽乱,过江宅,自是江左之方悉祖于纮。
纮生雄,为司马府君
雄生储、侪、俨。
和帝时,俨负文武材,辟三公不就,高蹈茅山
侪仕至南郡太守
储位历太常卿、黟县侯,有张文臣为之碑。
自得姓以来,其见于文字者如此。
侪、俨之后无闻。
生赞之、观之、弘之,皆当世知名士。
赞、弘子孙星居江浙。
本祖琡,乃观之之后,中间世次莫详,则谱不存之过也。
琡仕都督府长史,一子殷符为威王府咨议,统兵平巢,改银青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则僖宗中和四年也。
中丞之子七,其三早世。
有曰某,为户部侍郎,其子官于滁,因家焉者;
有曰某,守潭州湘阴簿者;
有曰廷滔,官尚书左仆射,子孙家于江州者。
吾祖廷范为温州平固,历宰长溪古田长乐县,遂卜居于泉之莆田,为聚族始祖,则中丞第三子也。
虽累赠金紫,而所宰三邑皆闽地,父老相传,至今犹号为长官
盖唐季俶扰,长史中丞子孙各家于其官。
长官既定为闽人,怆念故地,藁葬祖父,以寓之思,今乌齐与丰田二穴是也。
长官葬灵隐山。
虽仕闽,犹为唐官,至六子则王氏之闽矣。
仁逸水部员外郎,仁岳太中秘监,仁瑞秘书省著作郎,仁逊大理司直,仁载礼部郎中仁远秘书省正字
今绘像于广化寺之荐福,所谓灵隐长官六房是也。
方五季乱,所在分裂,豪杰无以为归,各仕于其国,长官六子适值其会。
龙兴,向之仕于其国者相与归仕于天子,而长官之子孙彬彬辈出,联翩高第,参错要路,遂与中州名臣抗衡,而长官之后始大。
今其来者各求以功名自见于世,方兴而未艾也。
故合天下之诸方不如莆之盛,合莆之诸方不如长官之盛。
枝叶蕃衍,冠冕辉映,所在充牣,几半于莆。
诘其从来,俱出六房,六房之出则一长官也。
噫!
由一人之身而至于以百计、以千计,盖将以万亿计而未止,亦可谓盛矣!
然人之情少则易亲,多则易疏。
吾宗最以多称,固有一族之居,五服之近,庆吊拜跪未尽废,卒然邂逅,熟视而揖,则其疏且远者相值于涂,憧憧往来,不相孰何,固宜。
噫!
由一人之身分而至于涂人,曰涂人者利害不相及之谓也。
不相及犹可也,推其薄将有不得为涂之人者。
吾用是惧,此族谱所为作也。
得吾谱而观之,犹观水焉。
大川三百,支川三千,或流漫而愈长,或潴汇而滋浩。
或委蛇曲折(〔一〕),已微而复大;
或不安其所,溃溢而四出。
沿流究竟,则同出于昆崙之区、黄河之原,有本者如是夫!
凡今之所以相视如涂人者贯穿联络,同自一脉中来,观吾谱者尊祖睦族之心可以惕然而生矣。
远则难合,多则必散,势也。
势,吾末如之何,要之人人不可无此心也。
以孝弟之心相往来,则宗盟笃矣,风俗厚矣。
祖心也,吾也,将举宗人皆然,有不然者,彼独何
大琮窃慕古之贤人君子皆能自序其先世,笔史者亦为标之于其传。
前辈有自作谱例,载之家集,集行于世,谱亦随之。
其先世岂能皆贤,盖其无所闻知,随世磨灭者多矣。
以无所闻知之人,而得以辉煌于史册,著见于文集,有所附以为不朽之传,则贤子孙之力也。
顾其同时之人岂无自序自谱之?
而史之不传,集之不行,则遂泯焉。
为人子孙者勉之哉!
前辈曰立法以为谱,学者事也,盖以责子孙之好学者。
吾知勉而已,知尽学者之事而已,安能逆料其不传不行而遂已哉!
需次之隙,搜寻旧谱,纂次昭穆。
推而上下之,则知源流之所从;
旁行而列之,则见子孙之多寡。
来者从而续且补之,则可以至于无穷而不乱,长官子孙必将大有兴者,安知其不传且行也?
凡我族类,相与勉之哉!
策问朱文公遇合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铁庵集》卷三○
问:恭惟皇上厉精不倦,日御经帏,尝以《孝宗宝训》为法,事事践行;
又进读朱文公《论语集注》,字字䌷绎。
光昭烈祖之丕训,笃信先儒之格言,甚盛德也。
观讲之臣所以切切于人主之身心者,用工必密,而精华之见于外者,以人物与世治之际觇之,恶腐儒而用真儒,非《宝训》之语乎?
选众而不仁远,非《集注》之所致意者乎?
然窃有疑焉。
《宝训》之书,乾、淳之大典也;
《集注》之书,成于淳熙之间也。
由今而观,犹想象慨慕,而况圣君贤臣之同时乎?
若公者非所谓真儒乎?
非所谓选众与皋、伊比乎?
廉退见嘉,屡召乃至,登封凡三,秉烛读奏,其知之岂不深欤?
始以编摩去,中以使节行,最后几寘左右,曷又不果欤?
不独公也,中间广汉宣公东莱成公聘召相踵,讲肄相邻,独不挽公俱入,以成一时会合之盛欤?
所与公书疏,一则曰阳微阴盛,未见复亨
一则曰群阴峥嵘,阳气断续。
今考其时可以言盛,而消长之机犹若有憾欤?
其血脉可得而闻欤?
然培养儒学,以遗无穷,非乾、淳之泽欤?
自其用世者言之,立纪纲,定战守,节国用,奏疏具在,使公尽父其学而翊之以群贤,将不止如乾、淳之所观欤?
中更学禁,既而复伸,天开明时,表章弥笃,言存道行,则亦公志。
微阳而复盛,合众正以同升,此乾、淳诸贤之所不能得,而今见之。
若曰其时倍难,则昔者圣贤曰期月而可,曰以齐王犹反手,非处极难之时欤?
得君行道,岂不吾以欤?
取《论语》早讲,匪徒尊其书、诵其说而已,固将见之行事也。
节用爱人,本朝名相事业自此书出。
以今揆之,其节与爱自何始?
不宁惟是,凡公之四书靡不崇尚。
大学》之义讲矣,曰正心所以平天下;
《中庸》之说进矣,曰修身所以治国家。
然《大学》末章曰生财有大道,《中庸》九经曰柔远人,非今日之所最急者乎?
圣学日新,心正身修,宜有明验,而国家之治,天下之平,财用之生,远人之柔,未能上副责治之意,何欤?
诸贤会聚,公学显行,此一大气数也,而世未被儒者之效,抑犹有待欤?
帝入东学,上亲也,东于时为,诸君讲贯其中,将以待问,盍考乾、淳之盛与公之学,取其切于时者言之?
请改后谥奏庆历四年六月 北宋 · 吕公绰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三○(第一册第六六六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一
窃见真宗皇帝谥以「文明武定章圣元孝」,而五后之谥皆连「庄」字
在昔无简册之据,当今变祖宗之例。
盖古者妇人无谥,皆从夫谥以为称
文王之妃曰文母宋共公之夫人曰共姜。
圣朝祖宗诸后谥号,共遵此例。
是以僖祖文献之后曰文懿顺祖惠元之后曰惠明翼祖简恭之后曰简穆宣祖昭武之后曰昭宪
太祖谥有「大孝」,故太祖之后曰孝明、孝章。
太宗谥有「圣德」,故太宗之后曰懿德、明德、元德、淑德。
真宗在御,有司追谥潘、郭二后曰庄怀、庄穆。
及厌代之日,庄穆升配,有司失于论请,遂使后谥不系于帝
其后奉慈诸后,继循前失。
谨按乾德礼例,改谥明宪皇后昭宪,以从宣祖之谥。
真宗皇帝谥有「章圣」,伏请改上五后「庄」谥为「章」。
复圜土议 北宋 · 刘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五六
先王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而欲人之相与适其当也,初无意于用刑;
不幸天下之人时有不出乎善人之涂,而后刑将不免。
则先王于是又有不忍之心加焉,犹曰姑教之而勿杀也,斯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之意欤。
说者曰:「圜土规,规主仁」。
盖以仁用刑者圜土是已。
传曰:「唯强而有力者能行礼」。
然则不能行礼者罢民是已,必于罢民言不能行礼,则以嘉石之所平者知之故也。
彼民之生天地,实囿其形,则疑若有拘而无肆矣。
其或不能强力,是自弃也;
不能由礼,是自放也。
放弃之民,唯收乃可,则彼将更自取囿而以拘即拘者也,是何时而辄肆耶?
虽欲无怵乎圜土,不可得矣。
不力于事,散徙弗常,则大司寇于是乎言聚之矣。
一身之至约,而莫知孰置,则大司寇于是乎言寘之矣。
溃如湍水,逸如放豚,则司圜于是乎言收之矣。
往而不反,流而不止,则司救于是乎言归之矣。
是圜土之本末也。
虽然,大司寇所施,盖亦有序焉。
坐诸嘉石,役诸司空,聚之圜土,如是而已。
礼之为物,譬火在木,因钻显照,弃也弗取,是谁之过欤?
石,无知物也,且以嘉获名,可以人而不如石乎?
桎梏之所取,是在我也,使能知此,则先王尚焉取而坐之乎?
坐之而犹以为不足,于是又继之以司空之役矣。
夫生已劳矣,又况以故取劳哉?
不为贤已辱矣,徒以不能礼而重取辱,孰若以礼自克?
使能知此,则先王尚焉取而役之乎?
役之而犹以为不足,于是又继之以圜土之聚教矣。
先王之于民,恶夫置之而不恕,然又恶夫恕之而不置也?
不教而诛,仁则吾不知也;
教之不从而不诛,义则吾不知也。
圜土之法,施职不如耻之明刑。
改而反于国中,犹三年不齿,与夫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是殆所谓仁矣,而卒不害其为义欤。
仁远乎哉,义在其中矣;
义远乎哉,礼名其中矣。
虽然,请因卒其绪说焉。
尝以谓礼刑相为表里者也,礼之所去,是刑之所取,彼其拘之,乃终将爱之也。
其教之也,幡然改而知礼,则良知良能不铄于形盘体肆之伪,而放僻邪侈之习斯远矣。
其教之也,幡然改而行礼,则力不敢身自爱,情不敢家自戾,向也愚者之所病,不肖者之所拘,今也可得而撙节矣。
夫如是,则勇斗好犯之气弭,而和乐岂弟之风移,一旦择吉地而投足,一旦念有涯而尊生,彼挂身刑祸之肆而为世大戮者谁乎?
此先王之时,所以有赖于圜土为不少,而卒之以刑措不用欤。
故曰:「礼禁将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岂虚言哉!
末世剋核太至,仁不下逮,其所以教民者略,方复一切罗取瑕衅,仅如析毫洗垢,而丽人之辟,往往傍及于迁就不辜,至号其狱为虎穴,则惨亦甚矣。
语曰,「画地为牢,义不入」,亦所居之势然也。
然则圜土之法,其可复于今乎?
曰:道德弗明,教化弗行,悍民之幸,愿民之不幸。
虽烦为刑禁,犹不足以督不胜之奸宄,况圜土乎!
脱以谓必复圜土然后慊,则今之犯流而加役,与夫命城曰牢者,去圜土盖亦无几矣,焉取而复之乎?
唯上之人,讲修所以悯怜元元之道,谨防范,明分守,相与趋嘉会之适,而一切接以粲然之至文,则礼俗成,刑斯省矣,何必一二而追先王之迹哉!
是以孝文、太宗之治,而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则况休明之盛际乎(《龙云集》卷二六。又见《古文集成》卷七四。)
下「规」原作「𩒙」,据四库本改。
哭吕衡州六首 其四 811年10月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雕鹗生难敌(雕鹗:鹰鹫类猛禽,嘴呈钩状,视力好,捕获能力强。),沉檀死更香(沈檀:亦作“沉檀”,指名贵香木沉香木与檀木。)
儿童喧巷市,羸老哭碑堂(碑堂:在江陵府西北纪山宋祝穆《方舆胜览·江陵府》:“纪山:在府北四十里,自荆门西山而来,盖州治主山。《江陵志》:后梁宣、明二帝陵,林木郁然。”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二六:“唐立《梁宣帝明帝二陵碑》……开元二十一年,其裔孙嵩追建。”)
雁起沙汀闇,云连海气黄。
祝融峰上月祝融峰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在今湖南省衡山县西北。据《路史》载,祝融死葬衡山之阳,是以名之。),几照北人丧。
楚歌十首江陵时作) 其七 810年 中唐 · 元稹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创作地点:湖北省荆州市
梁业雄图尽,遗孙世运消。
宣明徒有号,江汉不相朝(“宣明”二句:宣指后梁宣帝萧察,明指后梁明帝萧岿南朝梁武帝萧衍孙、照明太子萧统第三子,降魏后被立为梁王,寻即位于江陵,史称后梁卒,谥曰宣皇帝传位于其子岿岿卒,谥曰孝明皇帝。传位至岿萧琮,为隋文帝所灭。后梁仅有江陵一带狭小之地,故云。)
碑碣高临路,松枝半作樵。
唯馀开圣寺,犹学武皇(“唯馀”二句:武皇梁武帝萧衍治国乏术,佞佛有加,广建佛寺,并多次舍身,终困饿而死。事详《梁书》本纪。开圣寺,在荆州四望山。《续高僧传·隋初荆州四望山开圣寺释智旷传》:“以开皇二十年九月二十四日,终于四望开圣寺,春秋七十有五。”)